吸收劑選擇與配比
石灰石法需控制石灰石純度(CaCO?≥90%)、細度(粒徑≤45μm);氨法需確保氨水濃度穩定。
根據煙氣中SO?濃度動態調整吸收劑用量,避免過量或不足。
pH值控制
石灰石漿液pH通常維持在5.0~5.8,過高易結垢,過低則脫硫效率下降。
氨法pH需控制在5.5~6.5,防止氨逃逸。
液氣比(L/G)
確保足夠的漿液噴淋量(一般3~15 L/m3),過低會導致脫硫效率降低。
噴嘴與塔內件檢查
定期清理噴淋層噴嘴,防止堵塞或磨損導致霧化不均。
檢查除霧器壓差,避免結垢堵塞(需定期沖洗)。
管道與泵閥管理
漿液管道設計需保持流速>1m/s,防止沉積;停運時及時沖洗。
循環泵需防腐(如襯膠/合金材質),監測軸承密封。
材料選擇
接觸濕煙氣的部位(如吸收塔、煙囪)采用玻璃鱗片樹脂、合金鋼或碳鋼襯膠。
氧化控制
充分鼓入空氣(氧化風機)將亞硫酸鈣轉化為硫酸鈣(石膏),防止結垢。
控制Cl?濃度(一般<20,000 mg/L),避免腐蝕加劇。
石膏脫水
真空皮帶機脫水后石膏含水率需<10%,若純度低(如CaSO?·2H?O<90%),需排查石灰石雜質或氧化不足。
廢水處理
脫硫廢水含重金屬、Cl?等,需經中和、沉淀、絮凝后達標排放。
氨法防爆
氨區需防爆設計,監測NH?泄漏,嚴禁明火。
防漿液沉積
停塔時排空漿液,防止固體沉積硬化。
在線監測
實時監測出口SO?、顆粒物、NOx濃度,確保符合排放標準(如中國超低排放要求SO?<35 mg/m3)。
監測氨逃逸(氨法<3 ppm)。
濕法脫硫需平衡效率、成本與可靠性,重點在于精細化控制參數、預防設備腐蝕/堵塞、嚴格管理副產物。
]]>氨法脫硫技術具有較高的脫硫效率,通??梢赃_到95%以上,且副產品硫酸銨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,可以作為化肥使用,因此在環保性和資源再生利用方面具有顯著優勢。然而,氨法脫硫存在氨損失、能耗大以及加熱器材質要求高等問題。此外,氨法脫硫系統不排廢水,但其漿液中的氯離子和氟離子濃度較高,可能導致腐蝕問題。
相比之下,石灰石-石膏法脫硫技術雖然占地面積較大,漿液循環量和耗電量較高,但其脫硫效率也高達95%,且運行成本已大幅降低。石灰石-石膏法的副產品為石膏,主要用于建材行業,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。然而,該技術的缺點包括系統復雜、初始投資大、水耗大等。
從技術改造的角度來看,氨法脫硫改造為石灰石-石膏法脫硫需要考慮以下幾點:
設備調整:氨法脫硫塔的設計與石灰石-石膏法脫硫塔有所不同,需要對塔內結構進行調整以適應石灰石-石膏法的工藝流程。
漿液制備:石灰石-石膏法需要將石灰石磨成粉并制成漿液,這與氨法脫硫的液氨或廢氨水不同,需要額外的設備和工藝來實現。
能耗與成本:石灰石-石膏法的能耗相對較高,且系統復雜度較高,因此改造過程中需要評估整體的能耗和運行成本是否合理。
安全性:石灰石-石膏法不涉及危險化學品的使用,安全性較高,而氨法脫硫存在氨泄漏的風險,需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。
環保性:石灰石-石膏法的副產品石膏可以用于建材行業,而氨法脫硫的硫酸銨則可以作為化肥使用,兩者在環保性方面各有優勢。
改造氨法脫硫為石灰石-石膏法脫硫是一個復雜的工程任務,需要綜合考慮技術可行性、經濟合理性以及環保要求。建議在進行改造前進行全面的技術評估和經濟分析,以確保改造后的系統能夠高效、安全地運行,并符合環保標準。
]]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