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上半年,中國光伏產業迎來里程碑式跨越——新增裝機量突破20000萬千瓦,同比增長逾100%,累計裝機總量昂首邁過100000萬千瓦大關,正式開啟“太瓦時代”。然而,在熱火朝天的搶裝潮映襯下,光伏產業仍在艱難前行。光伏全產業鏈產品均價較峰值暴跌六成以上,多晶硅產量同比驟降,多家企業宣布破產退市。這冰火交織的圖景,不僅揭示行業深層陣痛,更使“反內卷”從企業疾呼升華為全行業攸關存續的集體共識。
光伏作為中國制造的閃亮名片,其健康生態對國家能源安全轉型與全球競爭力維系至關重要。當前,部分企業深陷“規模至上”的路徑依賴,盲目擴張產能罔顧市場邊界,導致行業深陷惡性循環。當創新動能被低價廝殺消耗殆盡,與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代差面臨縮小的隱憂便浮出水面。若此“內卷”痼疾不除,中國光伏來之不易的全球領跑地位恐將動搖。
所幸,破局之道已清晰繪就——以“制度清淤”與“技術登高”構筑雙輪驅動體系。回望政策脈絡,治理“內卷”的決心層層遞進、力度空前:從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防止“內卷式”惡性競爭,到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“綜合整治‘內卷式’競爭,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”,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“綜合整治‘內卷式’競爭”,高層治理“內卷”的聲音不斷升溫。更具里程碑意義的是,今年6月新修訂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》,修改完善治理“內卷式”競爭方面的規定,將“反內卷”正式納入法律規制范疇,為行業規范競爭樹立了不可撼動的法理支柱。
重構健康生態,亟須全產業鏈的價值覺醒與集體行動。光伏龍頭企業正率先垂范,牽頭組建“創新聯合體”,規劃“韌性協同供應鏈”,積極探索“競合共生”新范式。在此基礎上,行業需以更大定力深化三重關鍵實踐:
其一,筑牢質量優先的市場基石。加速落實“優質優價”標準體系,在重大項目招投標中堅決摒棄“唯最低價中標”的短視行為,讓價值回歸成為行業共識。
其二,點燃科技創新的核心引擎。集中力量支持鈣鈦礦、異質結等下一代顛覆性技術攻關,通過規模化應用加速技術迭代與成本下降,以創新高度支撐產業韌性。
其三,暢通綠電價值的實現通道。深化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的機制研究,破除消納瓶頸,建設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相適應的新型電力系統能力。
中國光伏歷經風雨淬煉,當下的深度調整恰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躍。只要全行業緊握科技創新之槳,把穩質量優先之舵,高揚綠電消納之帆,在政策東風引領下,必能穿越周期迷霧,駛向新質生產力的壯闊藍海。
破“卷”方能立新,立新才可致遠。破局的力量正在產業深處積聚。唯有奮力打破舊有桎梏,重塑健康競爭新生態,才能為中國光伏夯筑最堅實的基石。